《乡村年事》
刘见龙
腊八粥
添柴加水讲究火候
是一种入世的学问
是论语的中庸
周易的既济
故乡立在炊烟之上
手搭凉棚开始望远
有人在洗鞋,有人算归程
杂粮在共融,年在写序
掸扬尘
主妇的专场
正常在初九,九是至阳
但仪式的说法需要考证
母亲一直说是“掸阳重”
似指沧桑的堆积
我一直以为该是“淡飏陈”
是删除红尘的杂念
和结网叙事的流年账
劈柴
风雪丛中
挑一个稍安的早晨
男人于向阳之院
以斧为卦、问兆前景
当回避不谙事的儿童
出囗成忌成“大爷破柴”
只等龙钟的老人路过
才运斤三下,侧耳来风
“好一堆财啊”“托福托福”
眉头陡展三分
熬糖
沥渣去粕,干柴猛火
一天的煎熬
代表一年的风雨
一勺的浓稠
化解四季的艰辛
去除平淡的水分留下甜
去除平淡的日子留下年
送灶
神就是神,不与民争食
只用鼻子吃饭,既如此
主妇们把行贿之饼
在碗中夸张地叠起
以大而多为宗旨
必有一枚糖心
包藏九十九句祈福
最软那句为枕边人
小年
上苍慈悲,广开轮回
诸般禽畜,循于六道
尖叫是太平下的笙箫
是对主人伺养的谢语
一庄的男人轮席各户
把酒论完年成论英雄
案板边黑狗争夺赤血
艳若玫瑰,开门见红
重要的日子需要演练
祭祖
就着西山未熄的天火
点亮油纸灯笼
上书的刘字一直大写
父亲躬身立于门首
向八荒四野致意
以“列祖列宗”开篇
念诵一串尊贵的称谓
以“家来吃饭”为结
如母亲呼唤晩归的孩提
呼迷路的先人,声韵悠长
父健在,不愿传司仪之位
除夕
长子长孙相续执壶
男左女右,乾坤乱不得
饭须生硬,锅盔铲不得
让祖宗深信岁稔年丰
多煮一升高高挂起
以示“有余、有余”
熟识的家人就着油灯
再仔细端详一遍
守岁
守夜不虚,如抚胎动
女人数着明朝必用的“元宝”
每人三枚,三生万物
儿童怀抱红包
梦池柳发芽,青梅成长
男人盘算家账的虚盈
计划新的远方
在南抑或在北
元日
太阳四方出,雄鸡凭早
老人作揖青壮拱手
昔日的和善加一倍
往年的怨隙减一倍
传说这一日
观音分身万亿
弥勒游走大千
教化一句,随喜一春
巡视人间,洒遍万福
(作者简介:刘见龙,矾山镇砖桥人;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知名“打工作家”)
[1]
![]()
关于我们 | 招商合作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合作伙伴 | 付款方式 | 网站版权及免责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