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随笔
联系人: 庐江县民俗文化研究会
联系电话: 13856509078
联系QQ: 627593227
电 话: 0551-87339789
标 题
故园往事
来源:庐江民俗文化网    发布时间:2017-01-04

 

故园往事
金志伟
    晚饭后,总要与妻子外出散步,这不仅仅是遵循古人饭后百步走的古训,

而是一种放松放牧心灵的方式。去的最多的还是正在建设中的岗湾老街,因为那里有我的故园,深巷老街的每一处皱褶纹理里都定格着我们今生最初最美的那一部分记忆。
   
妻子家是岗湾的老住户,已经住了好几代了。我家搬到岗湾要晚一些,是从我父辈那一代开始的。记得小时候最热闹的是夏天的傍晚,大人们下班后,第一件事是去白家老井挑一担井水回来,再用井水将门前的青石板路面泼一遍降温。然后会将竹床搬出来,竹床上一般都摆着三两碗菜,一家人坐在竹床两边共进晚餐。那时候物质条件虽然简陋,但一点也不影响幸福指数。我们这些孩子们端着碗在各家各户的竹床间挤来挤去,这样端着碗乱跑的原因,一是孩子好动好热闹的天性,二是能顺带品尝到别人家菜碗偶尔一现的新鲜菜肴。大人们总是笑话我们:隔锅饭香些嘛。其实那些坐在竹床前喝酒的大人们也同我们一样,闻见人家菜碗里炒花生、炒黄豆的香味,也会端着酒杯过来,顺手拿几粒花生或黄豆,边嚼边评点这家主妇的手艺,有时就简单的评价一个字:香。那种舒服和开心伴着酒香逸出,成为那个夏天最重要的表情。当然,也有意外的时候,那就是某家的孩子把碗摔碎了,碗掉在青石板上的声音虽然清脆,但更清脆的一定是摔碎了碗的那个孩子的母亲的呵叱和咒骂声。这时候,打圆场的大人们便去劝那位盛怒的母亲;你看,碗底都摔四瓣了,好事好事,破个小财躲一灾。听到这些劝慰话,那位盛怒的母亲脸色开始多云转晴,揪孩子耳朵的手也松开了,那个闯祸的孩子会立即逃之夭夭,小街上又重现温馨和谐的安定局面。
   
饭后,大人们都各忙各的去了。这时一些性急的星星也开始在黑蓝的天幕上眨眼,这时的我也总像跟屁虫一样跟在高年级同学的后面,亦步亦趋,形影相随。有一天,春哥他们很诡秘地在商量密谋着什么,我一直悄悄地跟着他们来到河边。只见他们将裤衩脱下来顶在头上踩水过河,这些在河边长大的孩子水性都很好。星光下,他们个个都像一条黑泥鳅,只有屁股那一截是白的,看上去十分滑稽。
我也跟着他们过了河,与西门湾一河之隔的是蔬菜队的菜地。到了菜地,春哥对我说,你不要到香瓜地了,那边有人看瓜,还有狗,到时就跑不掉了。你就就近偷两根菜瓜吧,在地里手不要乱摸,有菜瓜蛇。你只要拎一根瓜藤,哪头重哪头就有瓜。
   
我按照春哥说的,很顺利的偷到了一根菜瓜。几年后,我也上中学了,在一本叫《汉语成语小词典》的书里,读到一个叫顺藤摸瓜的成语,想起那个有
星无月的夜里春哥对我说的话,不禁从心里佩服春哥的聪明。
   
虽然偷来的瓜吃起来会格外的香甜,但这种偷瓜的行为是高风险的。一天晚上,春哥和几个同学去偷瓜被狗咬了。那时有没有狂犬疫苗我不知道,但春哥没有打疫苗是真的,记得春哥跑回家后,腿上还有血眼,他奶奶用淘米水给他清洗伤口。前天,在热闹的中心城的步行街,我还遇见牵着孙子散步的春哥。我们站在街边说着故园往事,兴致盎然。我突然觉得,一过中年以后,往事就越来越醇浓,越来越有筋道了,这其实都是岁月的馈赠。春哥去年退休,岗湾老街拆迁后在中心城分到了三套房子,儿子女儿各一套,他们老俩口住一套。退休后的春哥精神头很足,看来没打狂犬疫苗对他也没有什么影响。
   
同春哥分手后,我同妻子继续沿着西河散步。在我的左手边是灯火辉煌、人头攒动的中心城步行街,在我右手边,是正在建设中的岗湾老街和一些高层住宅楼。楼房天天在长高,就像我居住的小城每年春天都在拔节一样。我和妻子不停地用眼晴、用心在目测与丈量着那些发生在岗湾,镌刻在我们生命中的往事的位置。盐仓巷里飘过的油纸伞,青石板与麻石条上独轮车留下的岁月的印迹,每年农历五月赛龙舟时西河一浪高过浪的呐喊,那些汛期里星散在河畔的渔罾像莲花次第开放,詹家塘畔春风用手拂动的杨柳依依,杨家山头的斑茅在六月的白花像极了《诗经》里的蒹葭苍苍”……这些往事的碎片,因为有了杨三益、何华堂

这些保存下来的古迹而能够被准确定位,最后被串成一串珠链。
   
今夜有很好的月光,但四周的灯光太亮,月亮也就离我们很远。这多少让我想起童年时的夏日夜晚,躺在竹床上。母亲一边用蒲扇为我驱赶蚊虫,一边给我们讲故事。那时候,母爱与星空都仿佛触手可及,但我始终都不曾将其搂入怀中。现在这些往事都遥远进我的记忆中,像天边的星星,时常闪亮在我的生命里。
   
走在往事中,耳畔不时回响着一首歌:到不了的都叫作远方,回不去的名字叫家乡。方文山的这首歌初听时没有什么太多的感觉,此时突然涌上心头,多少有些触景生情的疼痛。怪不得作家章诒和说:人的一生,童年有游戏,中年有经历,晚年有回忆。我这一生,童年的游戏,中年的经历,晚年的回忆,都深植在这些叫做金港银湾的老街深巷中,深植在这片阑珊的夜色里。
故园不在了,昔日的街道巷陌已随时光逝去;岗湾还在,在一代人的记忆中。

(作者:金志伟,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庐江中学高级教师)

[1]

关于我们 | 招商合作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合作伙伴 | 付款方式 | 网站版权及免责申明
皖ICP备15000327号-1 网络实名:庐江民俗文化研究会 庐江民俗文化网 版权所有 皖公网安备34012402000371号
联系人: 庐江民俗文化研究会 联系电话: 13856509078 邮箱: ljmsw@163.com 技术支持:魅力庐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