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研究
联系人: 庐江县民俗文化研究会
联系电话: 13856509078
联系QQ: 627593227
电 话: 0551-87339789
标 题
庐江民俗文化探讨
来源:庐江民俗文化网    发布时间:2017-01-04

 

庐江民俗文化探讨

夏雨峰

 

    庐江民俗文化是研究历史上的民俗逐渐形成与民俗文化底蕴的一种学问。庐江位于合肥、六安、安庆三市交界处,具有得天独厚的历史条件,它包括庐江民俗史与民俗文化史两大部分。庐江民俗文化史,在整个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是一种补充,也是对综合或单项的民俗习俗的历史的探讨与研究,包括通时的或断代的事象的探究与叙述。民俗学史是关于民俗事象的理论史,思想史,也包括挖掘、整理、记录和运用它们的历史。庐江民俗文化是属于民俗学学术范畴,它虽然探讨庐江历史上的民俗现象,但注重的是庐江民俗文化属性的研究,本质上是以庐江民俗文化为前提。
  
庐江民俗文化的研究对象,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庐江上古群众生活、庐江中古群众生活、庐江近世群众生活。

庐江上古群众生活

  庐江上古群众生活,包含远古民俗和古代民俗。

  从庐江境内发现的大量新、旧石器来看,远古时期的民俗,是在漫长的的原始社会逐渐孕育而成,它基本上是史前时期的民俗,史前民俗是庐江民俗文化的开端。远古阶段出现了大量的原始习俗。史前时期群众的生产力水平低下,先民们不得不过着一种纯粹的群居生活,从而形成了最初的生活习惯和群体规律。在远古时期,诸如刀耕火种的生产习俗及对女娲的崇拜;钻木取火,吃熟食的习俗取代了吃生食的习俗;以及先民们在敬畏自然时,对自然神灵的崇拜;还有在这种敬畏之中创造的对付超自然力的巫术和占卜习俗;都是后世生产、饮食、信仰民俗,这些,都是庐江民俗文化的雏形。

  庐江古代民俗,这里所指的是春秋战国到魏晋南北朝间的民间习俗。从出土的大量文物中不难看出,庐江在新、旧石器之前,庐江的境内就有了群居生活,也是庐江的风俗形成的时期,例如婚礼习俗(问名、纳采、纳吉、请期、迎亲)就是自周代逐渐形成的,到了汉代,庐江经历了有史以来的最大规模的民族融合,而随着封建制度的形成,境内各种风俗习惯也逐渐成型,并与整个中华民族的民俗文化一脉相承。到了秦代,秦始皇新政,推出了许多政策措施,绝大多数是针对民风民俗,诸如统一服饰,推行薄葬,号令平民裹黑头巾等。到了汉代,庐江的岁时节令、饮食习俗等就已经的基本形成,与今天的岁时民俗,饮食习惯等亦相差无几。

庐江中古群众生活

  按照历史发展的轨迹,中古时期一般指隋唐五代及宋代这一历史阶段。这个时期的庐江民俗,逐步演变到丰富和成熟时期,众多民风民俗逐渐固定并沿袭下来,形成流传至今的庐江文化遗产。庐江民俗文化与现实生活结合紧密,迷信色彩大大减少,生活气息日渐浓厚,更易于为世世代代的人们所传承,因而对近世庐江的民风民俗影响极大,不仅在信仰,而且在饮食、服饰、游乐以及遵守风俗等方面都有较大发展;有些民俗愈演愈繁,对喜庆的追求也愈演愈烈。

  例如在饮食习俗方面:庐江自唐代开始,饮食文化渐趋精致,街头出现烹调技术,如米饺等;在服饰习俗方面:唐代服饰文化的特点,除了出现乌纱帽以外,也有的受少数民族影响,有的先民开始穿胡服;另外,开始用衣服的颜色来区分人的不同等级。宋代,这种等级的区分愈加明显,分各个行业,穿不同颜色。到了宋代,多以紫色为贵,庶民则穿白色,有的士庶也渐相仿效,成为独特的习俗文化。直至南宋时,人们才开始重视素装,趋于简易便捷;在婚娶习俗方面:唐代婚娶风俗发展的极为完备,婚礼纳彩就有了肉类、花生等物品,一改远古时期夜晚成婚的习俗,增添了“催妆”和“入帐”两道程序。宋代婚娶风俗愈演愈繁,程序渐趋琐碎繁杂。同时,婚娶年龄有所提前,“童养媳”、指腹为婚、舅表亲、姑表亲等也日亦盛行。

  也是从宋代开始,形成了一整套的产育风俗,催生、满月、百日等风俗应运而生,“抓周“的习俗也已经产生。而在丧葬风俗方面,宋代逐渐改变了远古以及隋唐的旧习,尽废丧礼,大为简化。但在丧事中出现了供佛、请僧道祈福等宗教程序,“烧纸钱”的习俗开始盛行于民间。

  宋代岁时习俗与近代类似。从农历年初开始,正月初一,元旦朝会、元宵节、清明节、四月八日浴佛节、端午节、六月六、七夕、中元节、立秋、中秋、重阳、天宁节、立冬、冬至等,均有风俗活动,且讲究了很多,可以看出近世岁时风俗演变轨迹。

庐江近世群众生活

  近世一般是指元、明、清三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

  在元代的庐江民俗文化中,出现了不同远古及中古的独特习俗,其中大多是蒙古人的本民族习俗,也有部分征战四方的过程中吸纳的各民族习俗,呈现鲜活的丰富多彩和粗犷的风貌。元代初期,宗教民俗以佛教为主,至元末,道教进入中原,沦为统治者的工具,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了民俗文化,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多种宗教演绎并存。

  元代庐江民俗文化活动十分丰富多彩,各种说唱、武术、杂技、摔跤等技艺都倍加繁荣,尤其是杂剧,更成为人们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清明荡秋千、端午吃粽子等也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还有,丧葬仪式中的鼓乐纸扎、推算生辰八字等风俗也一直流行至今。

[1] [2] 下一页

关于我们 | 招商合作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合作伙伴 | 付款方式 | 网站版权及免责申明
皖ICP备15000327号-1 网络实名:庐江民俗文化研究会 庐江民俗文化网 版权所有 皖公网安备34012402000371号
联系人: 庐江民俗文化研究会 联系电话: 13856509078 邮箱: ljmsw@163.com 技术支持:魅力庐江网